著者
戸倉 英美
出版者
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
雑誌
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 (ISSN:05638089)
巻号頁・発行日
no.102, pp.p373-519, 1987-02

本文分析漢魏六朝各代詩賦裏所看到的「自然描寫」的欒化,而研討在這些時代裏所産生的一系列把「自然空間」形象化的方式,和其他欒化過程。各章所討論的主要問題,如下。(1)漢賦:漢賦裏排列許多事物,鳥獸草木,城邑宮苑,無一不擧,而相反地,對於「内無一物」的「空間」,漢賦裏毫無表現。漢賦作者似乎認爲:缺落具体事物的「空間」,完全没有意義。(2)古詩:漢代古詩裏所看到的主題是「時間枉過」的悲哀,却找不到「遙隔千里」的寂寞。他們描寫自然時,只有「自然是隨時欒化」的觀點,但是缺乏「自然是構成空間」的觀點。(3)曹植:曹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從上述「自然是構成空間」的觀點來描寫自然(王粲可視爲他的先驅)。但是他經常表現自然界的激烈運動,大有要擾乱這些「空間」的意味,總之,似乎不能安身於「空間」。(4)阮籍:阮詩表現出一種比曹詩更廣大而更空虚的寂寞空間,但是他對于「空間」的感覺,還是不能脱離消極的意義。(5)陶淵明:他一方面繼承阮詩的寂寞空間,但?一方面,開拓出一種自己可以安身的自然空間。在此,「空間」獲得了一些積極意義。(6)謝靈運:大謝詩還没有直接表現「空間」。但他覺察到有一些缺乏具体性的氣雰情緒,比如「清暉・餘清」,而企圖把它形象化。結果開闢出一種跟曹阮不同的新的空間描寫。(7)謝?:小謝詩站在一種遠近感覺上,把大謝所未直寫的「空間」,更積極地,更直接地表現出来。由此,他的詩很接近於懐有廣闊「空間」的唐詩風韻。據此可見,從一種充満萬物,毫無「空間」的漢賦開始,發展到後漢魏晋六朝,詩人之間逐漸釀成「空間有意義」的感覺,從而對於「空間之美」的審美感和關于「遠近之感」的表現一歩一歩地擴大開来,最後到了唐代,終于出現了一大套遠近凝聚,雄偉遼闊的山川美景。唐詩所達到的境界,可以説是反映了一種「世界是無限」的觀念。

言及状況

Twitter (1 users, 4 posts, 0 favorites)

こんな論文どうですか? 漢魏六朝詩における空間表現の形式とその変化--漢賦から唐詩まで(戸倉 英美),1987 http://t.co/zCj5SnpdIX
こんな論文どうですか? 漢魏六朝詩における空間表現の形式とその変化 : 漢賦から唐詩まで(戸倉 英美),1987 http://id.CiNii.jp/DpBKM
こんな論文どうですか? 漢魏六朝詩における空間表現の形式とその変化 : 漢賦から唐詩まで(戸倉 英美),1987 http://id.CiNii.jp/DpBKM
こんな論文どうですか? 漢魏六朝詩における空間表現の形式とその変化 : 漢賦から唐詩まで(戸倉 英美),1987 http://id.CiNii.jp/DpBKM

収集済み URL リス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