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者
松浦 史子
出版者
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
雑誌
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 (ISSN:05638089)
巻号頁・発行日
vol.155, pp.93-132, 2009-03-27

江淹在<別賦>的夫妻離別場面中使用“惜瑤草徒芬”來表現妻子的悲哀。中國古代詩歌中把女子的姿色比作香草,表現其美得不到愛憐光陰無情流逝之悲哀的手法很常見。但江淹沒使用香草而使用了從漢代到六朝用例極少的“瑤草”。江淹在其他兩個作品中也詠嘆瑤草,由此可以把瑤草視為表現江淹特徵的詞語。本文試通過探尋瑤草的來歷,考察江淹賦予瑤草的內涵。江淹以前唯一的瑤草用例出现在東方朔《與友人書》中,瑤草是賦予人永恆生命的仙境之草。<別賦>的瑤草是詠嘆<美之衰落的悲哀>,因此很難認為江淹的瑤草直接源於東方朔。作為瑤草之典故,<別賦>李善注引用了《山海經》<中山經>中的“帝女死於姑媱山,屍體化作〓草”的記述以及郭璞“〓与瑤同”的解說。但最早註釋《山海經》的郭璞從崇拜古代帝王的儒家思想出發把“〓草”釋為“君子之佩物”,認為“佩於身可得人之敬愛”。那麼“〓草”与<別賦>“瑤草”有什麼聯繫呢?在李善注中可找到另一線索。在早於《山海經》<〓草>神話的<別賦>李善注所引宋玉<高唐賦>佚文中,巫山神女自稱“帝女瑤姬”,未嫁先逝葬於巫山,〈靈魂化作靈芝〉。江淹把“巫山的帝女瑤姬”与《山海經》中“化為〓草的姑媱山帝女”等同看待,把對帝女瑤姬的“夭逝之悲哀”用於姑媱山帝女,把帝女化身的“〓草”改稱為“瑤草”,使瑤草在<別賦>中成為表現夫妻離別之悲哀的象徵。与此對照,郭璞從儒家立場出發把≪山海経≫的“帝女”与自願出現在王之寢室的“巫山神女”加以區分,而把“〓草”視為<君子佩帶之物>。由此可見,雖然郭璞和江淹同是喜愛并研究《山海經》的六朝詩人,可是在如何繼承《山海經》方面有著很大差異。江淹<丹砂可學賦>中的瑤草繼承了東方朔的“仙境之草”,似乎与<別賦>的瑤草相矛盾。然而“瑤池”“瑤樹”等冠有“瑤”字的詞一般用於對仙境的描寫,而從江淹多用的“瑤”字中可以發現一罕見特徵:他是用礦物玉石來歌詠現世的自然・植物・女性。由此推測,因江淹深知生命必衰,他要把生命之美變成永恆來留存。江淹把帝女的化身“〓草”与仙境之草“瑤草”相結合,創造出了既含玉之永恆又悲生命之短暫的“瑤草”一詞。透過瑤草我們可以看出以<別賦><恨賦>聞名的江淹作為優秀抒情詩人的一個側面。

言及状況

Twitter (1 users, 1 posts, 0 favorites)

瑤色については、この作者の特徴。 http://t.co/y770Zjm0SL

Wikipedia (1 pages, 1 posts, 1 contributors)

収集済み URL リスト